智能推薦
順利奪取“十四五”開門紅 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柳城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來源: 柳城縣融媒體中心
發布日期: 2022-01-27


1月22日至1月25日,柳城縣“兩會”如期召開。在柳城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縣長何韜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分為2021年工作回顧和2022年工作安排兩個部分。

2021年工作回顧

精準施政迎挑戰 同心加力開新局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之年,柳城縣順利完成全年各項發展目標。據初步核算,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92.3億元,同比增長8.2%;財政收入11.9億元,增長5%;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100億元,增長22.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5億元,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43元,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1元,增長9%。時隔一年再次斬獲“廣西高質量發展進步縣”殊榮。

2021年柳城縣積極應對宏觀經濟復雜多變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反復的嚴峻挑戰,創新開展“九大工程”建設,加快“三建設一融入”進程,以優異成績奪取“十四五”規劃開門紅。

——堅持機制創新、擴投擴建,項目投資大幅攀升。制定實施“九大工程”工作方案,謀劃推進重點項目145個,總投資212億元。招商引資再創歷史新高,新簽項目66個,總投資360億元。

——堅持穩中求進、提質提量,工業發展高位推動。全面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攻堅行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0家;全縣工業總產值127億元,增長15;加強工業科技創新,轉化科技成果14件。

——堅持精準施策、同心同力,鄉村振興穩步推進。統籌資金1.18億元,實施產業發展、飲水安全、人居環境整治等項目216個,提升農村產業及基礎設施。成功創建自治區“平安農機”示范縣;“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堅持興商活旅、聚財聚氣,第三產業彰顯活力。鄉村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順利舉辦稻田文化旅游節活動,沙埔河、古砦紅楓林等一批景區成為柳州近郊游網紅地。全縣景區接待游客376萬人次、旅游消費31億元,分別增長30%以上。

——堅持生態領航、嚴抓嚴管,宜居柳城更具魅力。以公園城市建設統領城鄉協調發展,總投資30多億元實施公園城市建設項目23個,改造老舊小區、縣城道路“白改黑”等城市更新項目穩步推進。成功申報中國氣候宜居縣國家氣候標志。

——堅持執政為民、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實施新建、改擴建“教育振興”項目60個,引導鄉鎮初中學生3000余人集聚縣城就讀。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全民實現新冠肺炎疫苗應種盡種。舉辦“紅色歌曲大家唱”等各類文體活動,惠及群眾15萬余人次。

2022年工作安排

深入實施“九大工程” 加快全面轉型升級

2022年是柳城實施“十四五”規劃、推進高質量發展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8.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財政收入增長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城鎮化率46%。圍繞實現以上目標任務,要全力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工業強縣??推動工業升級


堅持把發展工業作為富民強縣的主戰場,壯大工業總量、提升發展質量,昂起工業龍頭。

做大園區,實施《柳州市柳城縣工業園區總體規劃(2021-2035年)》落實“一園一策”整治方案,推進工業園區擴容提質。做強產業,圍繞打造“四個百億產業集群”,持續打好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做實服務,實施縣領導聯系服務重點企業機制,常態化組織政銀企對接活動,創優“四最”營商環境,支持民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農業穩縣 助力鄉村振興


圍繞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鞏固提升農業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打響古砦富硒大米品牌,保持生豬調出大縣牌子,擦亮柳城茶葉金字招牌等。健全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生態循環農業技術,推進水稻、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加強基層農技隊伍建設,全面帶動群眾致富;健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推進農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一批優質農產品直供基地。

三產活縣 推進三產繁榮


要把加快和提升服務業發展擺在更高更重要的位置,想方設法聚集人氣、提振商氣,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高位推動旅游業發展,編制《柳城縣全域旅游規劃》,啟動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積極營造商業新生態,打造吃、住、娛、樂、購等業態一體化特色商圈。積極承辦自治區“2022年樂游廣西?鄉村旅游嘉年華”活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基地和鼎聯成現代數字物流產業園及網絡貨運項目建設,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加快推動柳城智慧城市建設。

城建塑縣 統籌城鄉發展


以公園城市建設為抓手,堅持生態優先,統籌城鎮建設,構建生態宜居的新型城鎮化體系。

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加快12個公園項目和東區路網綠道建設,啟動縣城街區風貌改造、河西水文化公園及一江兩岸項目,實現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長2.92平方米。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圍繞“一核兩翼多支點”空間布局,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小鎮,推進城鄉環境衛生、市政公用、公共服務、產業配套設施提檔升級,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抓好秸稈焚燒管控、保護水生態安全、推進山水林田河綜合治理等工作,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基礎固縣 筑牢發展底盤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補短板、強弱項,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夯實基礎和創造條件。

完善城鄉交通網絡,科學布設內聯外通交通網,積極構建“二橫二縱”高速公路網絡,推進縣城至各鄉鎮“半小時經濟圈”綜合交通網絡體系建設。大興民生水利建設,編制水利“十四五”發展規劃,加快融江河河段護岸及搶險道路建設,中回河、正殿河等水系連通工程等項目建設。提升農村基礎設施,重點打造10個鄉村風貌提升示范村屯,做好“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核驗工作和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縣工作。

招商興縣 抓好項目投資

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抓招商、建項目、上投資,為柳城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狠抓招商引資第一要事,盯緊重點區域引入轉移項目、主導產業引入關聯項目、知名企業引入重大項目,推行“一把手”帶頭招商,抓好專業化招商隊伍建設,營造“人人思招商、人人抓招商、人人會招商”的濃厚氛圍。狠抓項目投資第一關鍵,統籌推進重點項目161個以上,年度投資95.3億元以上。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狠抓項目要素第一保障,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綜合運用低效閑置土地清理等措施,做好“騰籠換鳥”文章。

民生安縣 增進社會和諧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盡心竭力保障民生,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民眾。

兜牢民生底線,投入使用全市首個縣級地方特色型公共實訓基地,高質量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厚植社會事業,優化整合教育資源,完善基層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極開展創建“全國中醫藥示范縣”“國家衛生縣城”工作。維護社會穩定,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力保廣西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工作通過自治區驗收,支持古砦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

黨建引領 效能提升 轉變政府職能

堅持黨建引領,持續轉作風、提效能、樹形象,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堅持政治擔當,自覺把講政治貫徹落實到政府工作各個方面;堅持依法行政,繼續推進法治政府示范縣創建工作,全力打造第九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堅持高效務實,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集中精力實施“九大工程”;堅持廉潔從政,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持之以恒糾正“四風”,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順利奪取“十四五”開門紅 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柳城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來源: 柳城縣融媒體中心  |  發布日期: 2022-01-27 16:55    |  作者:


1月22日至1月25日,柳城縣“兩會”如期召開。在柳城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縣長何韜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分為2021年工作回顧和2022年工作安排兩個部分。

2021年工作回顧

精準施政迎挑戰 同心加力開新局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之年,柳城縣順利完成全年各項發展目標。據初步核算,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92.3億元,同比增長8.2%;財政收入11.9億元,增長5%;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100億元,增長22.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5億元,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43元,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1元,增長9%。時隔一年再次斬獲“廣西高質量發展進步縣”殊榮。

2021年柳城縣積極應對宏觀經濟復雜多變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反復的嚴峻挑戰,創新開展“九大工程”建設,加快“三建設一融入”進程,以優異成績奪取“十四五”規劃開門紅。

——堅持機制創新、擴投擴建,項目投資大幅攀升。制定實施“九大工程”工作方案,謀劃推進重點項目145個,總投資212億元。招商引資再創歷史新高,新簽項目66個,總投資360億元。

——堅持穩中求進、提質提量,工業發展高位推動。全面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攻堅行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0家;全縣工業總產值127億元,增長15;加強工業科技創新,轉化科技成果14件。

——堅持精準施策、同心同力,鄉村振興穩步推進。統籌資金1.18億元,實施產業發展、飲水安全、人居環境整治等項目216個,提升農村產業及基礎設施。成功創建自治區“平安農機”示范縣;“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堅持興商活旅、聚財聚氣,第三產業彰顯活力。鄉村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順利舉辦稻田文化旅游節活動,沙埔河、古砦紅楓林等一批景區成為柳州近郊游網紅地。全縣景區接待游客376萬人次、旅游消費31億元,分別增長30%以上。

——堅持生態領航、嚴抓嚴管,宜居柳城更具魅力。以公園城市建設統領城鄉協調發展,總投資30多億元實施公園城市建設項目23個,改造老舊小區、縣城道路“白改黑”等城市更新項目穩步推進。成功申報中國氣候宜居縣國家氣候標志。

——堅持執政為民、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實施新建、改擴建“教育振興”項目60個,引導鄉鎮初中學生3000余人集聚縣城就讀。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全民實現新冠肺炎疫苗應種盡種。舉辦“紅色歌曲大家唱”等各類文體活動,惠及群眾15萬余人次。

2022年工作安排

深入實施“九大工程” 加快全面轉型升級

2022年是柳城實施“十四五”規劃、推進高質量發展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8.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財政收入增長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城鎮化率46%。圍繞實現以上目標任務,要全力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工業強縣??推動工業升級


堅持把發展工業作為富民強縣的主戰場,壯大工業總量、提升發展質量,昂起工業龍頭。

做大園區,實施《柳州市柳城縣工業園區總體規劃(2021-2035年)》落實“一園一策”整治方案,推進工業園區擴容提質。做強產業,圍繞打造“四個百億產業集群”,持續打好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做實服務,實施縣領導聯系服務重點企業機制,常態化組織政銀企對接活動,創優“四最”營商環境,支持民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農業穩縣 助力鄉村振興


圍繞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鞏固提升農業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打響古砦富硒大米品牌,保持生豬調出大縣牌子,擦亮柳城茶葉金字招牌等。健全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生態循環農業技術,推進水稻、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加強基層農技隊伍建設,全面帶動群眾致富;健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推進農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一批優質農產品直供基地。

三產活縣 推進三產繁榮


要把加快和提升服務業發展擺在更高更重要的位置,想方設法聚集人氣、提振商氣,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高位推動旅游業發展,編制《柳城縣全域旅游規劃》,啟動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積極營造商業新生態,打造吃、住、娛、樂、購等業態一體化特色商圈。積極承辦自治區“2022年樂游廣西?鄉村旅游嘉年華”活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基地和鼎聯成現代數字物流產業園及網絡貨運項目建設,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加快推動柳城智慧城市建設。

城建塑縣 統籌城鄉發展


以公園城市建設為抓手,堅持生態優先,統籌城鎮建設,構建生態宜居的新型城鎮化體系。

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加快12個公園項目和東區路網綠道建設,啟動縣城街區風貌改造、河西水文化公園及一江兩岸項目,實現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長2.92平方米。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圍繞“一核兩翼多支點”空間布局,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小鎮,推進城鄉環境衛生、市政公用、公共服務、產業配套設施提檔升級,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抓好秸稈焚燒管控、保護水生態安全、推進山水林田河綜合治理等工作,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基礎固縣 筑牢發展底盤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補短板、強弱項,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夯實基礎和創造條件。

完善城鄉交通網絡,科學布設內聯外通交通網,積極構建“二橫二縱”高速公路網絡,推進縣城至各鄉鎮“半小時經濟圈”綜合交通網絡體系建設。大興民生水利建設,編制水利“十四五”發展規劃,加快融江河河段護岸及搶險道路建設,中回河、正殿河等水系連通工程等項目建設。提升農村基礎設施,重點打造10個鄉村風貌提升示范村屯,做好“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核驗工作和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縣工作。

招商興縣 抓好項目投資

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抓招商、建項目、上投資,為柳城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狠抓招商引資第一要事,盯緊重點區域引入轉移項目、主導產業引入關聯項目、知名企業引入重大項目,推行“一把手”帶頭招商,抓好專業化招商隊伍建設,營造“人人思招商、人人抓招商、人人會招商”的濃厚氛圍。狠抓項目投資第一關鍵,統籌推進重點項目161個以上,年度投資95.3億元以上。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狠抓項目要素第一保障,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綜合運用低效閑置土地清理等措施,做好“騰籠換鳥”文章。

民生安縣 增進社會和諧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盡心竭力保障民生,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民眾。

兜牢民生底線,投入使用全市首個縣級地方特色型公共實訓基地,高質量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厚植社會事業,優化整合教育資源,完善基層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極開展創建“全國中醫藥示范縣”“國家衛生縣城”工作。維護社會穩定,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力保廣西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工作通過自治區驗收,支持古砦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

黨建引領 效能提升 轉變政府職能

堅持黨建引領,持續轉作風、提效能、樹形象,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堅持政治擔當,自覺把講政治貫徹落實到政府工作各個方面;堅持依法行政,繼續推進法治政府示范縣創建工作,全力打造第九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堅持高效務實,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集中精力實施“九大工程”;堅持廉潔從政,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持之以恒糾正“四風”,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